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快樂聖誕

聖誕日我們經過附近的村落過曉翠山莊上道風山。從有權建私人馬路的豪宅到大霧籠罩的山林。這是甚麼世界。從快給屏風樓櫅爆的社區到山明水秀的沙巴,再回到一步步不見天日的都城。陽光把我的頸背灼痛,我卻覺得很舒服,久違的陽光和藍天,以及快樂的面孔。宗教聚會完結,一群年輕人和父母輩在草地上踢毽子,有人坐在長凳上野餐,有的坐在草地上閒談。就是那麼簡單。順着小路不消十分鐘就到達沙田。在商場內,更多的一家大小圍着聖誕裝飾拍照,好熱鬧。節日在心中,何須裝飾的多餘!

後記

拍了些黑白菲林照片,不過要明年一月八日才沖好.遲些會上載.

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

又去沙巴(一)




去年的遊記還未寫完,又差不多要起行了。希望可以輕輕鬆鬆的度過一個禮拜,拍些數碼照,加一些黑白菲林相。過去幾年的生活真的太勞累,遠離了那些人,可是心情一直沒機會沉澱。身心俱疲。真的好需要一點距離,一點寧靜,多一點空間。

灰?又不是,起碼漸漸會多寧聽自己的聲音和跟自己說話,生活也漸漸踏實些。看着小B一天一天長大,人生的方向也可有其他考量……


預祝聖誕快樂!

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節日從不純粹

自從小B進了幼稚園才知道節日也會隨時代轉變。一般來說,節日均與節令或民間信仰有關。農曆年、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等都是。回歸以後,忽然多了好多節日。除了佛誕與宗教有關(我懷疑是否那麼純粹?爲甚麼沒有把道教節日列為假期),其他的如勞動節及國慶都早已成為節日(學校稱「國慶節」)。

節日的意義從來都複雜。節日除了供世人休息或慶祝外,也有鮮為人知的一面。一直以來都不明白北美的感恩節感謝的是甚麼,最近在這裡 看到才知道節日的政治作用。荷理活電影鏡頭下溫罄的感恩節原來緣自四百多五百年前的一場冷血屠殺,訂立這個節日就是慶祝兼抹去其血腥。

六七暴動以後,香港政府開始舉辦青少年活動以化解年輕人的不滿,並且培養人們對香港的歸屬感。特區政府現在正肆無忌憚地使用這種政治手段。金融風暴、沙士以至金融海嘯後,港人對政府的不滿越來越嚴重,抗爭的力量也越來越大。政府於是層出不窮推出了形形式式的活動,最近打著「創造傳奇一刻」口號的蚊型運動會不正是很好的例子?

香港的高官不但對社會的貧富差距和不公義視而不見,更厚顏無恥地對民選的議員耍無賴[L1] ,把公帑投進運動會卻不推動/改良本土的體育運動(政府視「大型」活動為節日),另一方面又把民族的苦難包裝成「普世歡騰」的節日。凡此種種不正正是心靈K仔嗎?如果學生要驗毒,那麼特區的高官更應該驗腦,看看他/她們有沒有道德,是否歹毒。

我們的小孩子從幼稚園就耳濡目染和被灌輸這樣的意識,為人父母怎可以不努力反教育呢?

後記
此乃小弟火滾時潦草之作,文意不順,祈諒。



[L1]何秀蘭問:「政府是否要強化不公平的制度?」唐英年說:「答案很簡單,是!」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肉赤

政府說,五區總辭的不選開支為1.5億元。意謂勞民傷財。有人已經算過,補選每個香港人只是支付二十多元而已。如果政府要求我們每人支付一萬元,你會怎樣?如果政府對你說,那一萬元花在與你不大相關的地方,你又會怎樣?就是廣深港高鐵。怕被邊緣化?鐵路的進度已經遠遠落後於大陸部分;也沒有證據證明鐵路可以挽狂瀾於既倒(我不禁要問那是甚麼邊緣化?誰給邊緣化?鐵路不也是建基與服務富人,這種把數以百萬的一般市民邊緣化的政策取態嗎?……)

六百多億元可以做的事實再太多了,許多切身的問題都可以處理。如果這筆錢可以用於改善民生,使人人生活得開心愉快,可以多點時間和精神照顧自己和他人,我覺得是非常值得的。現在,我只想花二十多元了。

廣深港高鐵的資料:

獨立媒體(多的是)
http://www.inmediahk.net/taxonomy/term/502087

http://www.inmediahk.net/taxonomy/term/501967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5207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起點

"If the climate were a bank, it would have been saved"

歌本哈根將會在12月發生甚麼事?這與招股及「豪宅」呎價屢創新高有甚麼關係?與疾病有甚麼關係?……

那裡沒有答案,不過可以是思索的起點。

http://www.naomiklein.org/articles/2009/11/copenhagen-seattle-grows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鐘點



近來諸事不順。早前腳底長了一顆疣,醫生把表皮真皮統統燒掉,使腳底出現了個深洞皮肉受苦。之後更傷口發炎,走路也很吃力,前後捱了兩個禮拜抗生素,到現在那個痂仍像石子一樣礙着走路。又多次感冒,又要吃抗生素。這個多禮拜身體總算好些,可合作了三年半的家務助理卻突然「辭職」。

可能你認為,在這個急激的都市,人來人去平常不過。可人之間的關係就真的只有買賣嗎?打從小B八個月起C便每個禮拜來三個半天,負責清潔和煮晚飯,七時多才走。還記得當時工作受了很大的壓力(直到去年才有機會離開地獄),妻子心理方面又遇到問題,我們又要照顧小B,那種辛苦又怎能三言兩語可述說。就是這位好幫手的出現,使我們的生活可以慢慢的恢復過來。她斯文有禮,會處處為我們設想,工作也做得很有條理妥當。相處日久,小B也把她當作家人(我們何嘗不是?)。可能你會說我天真,可自己恆常活在橫蠻無理中,特別體會到平等相處的珍貴。……三年下來,信任就這樣培養出來。

自問從沒有「擺老細款」,真的好討厭這種上而下的權力把戲。不過,即時來電通知辭職然後直接交還鑰匙,真的叫我們措手不及(雖然她也有說可以7天通知)。曾經很生氣,更覺得好HURT(真的好HURT呀),覺得彷彿我(也包括我們一家三口的)對她的信任原來是白送的……;也覺得好像忽然喪失了一個朋友--家人;也惱妻子(可能)要求太嚴嚇退了人家。一個關係差不多比親戚還密切的人可以一夜之間從生活中離開,這種感覺真摸不透。------。小B四歲,我們覺得生活開始輕鬆些,可現在卻喚起三年多以前的記憶。可能她真的如自己所說,應子女的要求減輕工作量(其實她的生活比我們可優裕,不需要掙生活費)。我曾經懷疑,是否舊居裝修後,我們的要求太高(總怕損壞裝修)?雖然之前覺得她有點異樣(辭職前連續兩次臨時告假,三年多來從沒試過),總覺得凡事好商量……

多想幾天覺得真摸不透相處之道,為甚麼會積累猜忌?為甚麼會滑落?人的腦袋真奇怪。不能怪誰,怎可能咬定誰對誰錯?還是,根本有些東西根本不是非黑即白,根本不存在對立面?可惜,就是上心(我何嘗不是)。

幾天下來有些體會:為甚麼老要跟自己過不去,不應該責怪人家/任何人。離開也不一定容易,也許人家有其他出路。更不應怪責妻子(也許)要求高。自己也應該想想,世上的互為作用又豈是我等庸才可以理解?往好處想,離開對人家來說可能也是好事;凡事不應太執著,正面些,反正怪責誰也於是無補,也不該。

這篇寫了個多禮拜,惟望梳理一下情緒,免於口不對心,也望跟自己和所有人妥協。而且,我還沒有搞清楚應否/怎樣說聲謝謝呢!(不過心裡的疙瘩總使我憋得不舒服!)

說到底,我需要的是正面的心裡!雖然我明白我總得些時間恢復精神,不過我還是那樣固執地單純,相信人與人之間仍然是有信任的。
……

幾天前寫的後記:要找個合適的人真難,有點心力交瘁。一位應徵者所言令我印象深刻:「老實講,識字就唔使做呢分工啦!……好多人嫌我年紀大[50歲],唔請我……」機構的小姐說:「陳生,你需要o既時段同工種,好多雇主都需要……」

現在的後記:寫了一個多禮拜,總覺得仍然不能彌清感受,雖然對生活的影響比預期的少,不過心情還是需要平復的。

既然已寫好,那就可以算數了。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機械相機第二課:FM2




第一課是:一年多前,在二手相機店買了一部135機械相機的典範FM2,興致勃勃的把一卷過期E100G裝上。努力拍,以為拍完一卷菲林,怎知道根本沒有裝好菲林:白費工夫。教訓:以後知道怎樣check菲林裝好與否(雖然對能否裝妥仍然沒有信心)。

本課:既然那筒E100G沒法爆光,便把他小心翼翼地裝上,確定妥當便開始拍。事隔一年多,到最近才重拾菲林的熱情(這要多得我最崇拜的攝影師謝至德先生),於是努力把那卷未拍完的整片拍完。然後交給快X美沖加做光碟。數碼世代甚麼都快,唯獨analogue做的東西九超慢。近九月尾交底片,到昨天十月十五號才拿到手。結果呢?

36張都沖得出,可燈箱在裝修舊居時不知放了在哪。只好藉光碟驗證效果。唉,能夠成功中焦的只有四五張。可能因為大多在裝修前拍的,那時家居較暗,要條大光圈拍,最重要的原因是錯選對象。竟然捨棄靜物still life而把小B當作model。不是鏡頭或者這部老爺相機出事便托賴了!OK,又一次慘痛的教訓,真的好失望,一年的心血化作一團濛濃。

在寫這篇感想的時候我卻覺得好安慰。不是阿Q。起碼,我這一世都不會忘記這兩個教訓。知道要按部就班,先拍靜物,練熟了各種操作(上片、調光圈快門、對焦構圖……),才挑戰難度。如果用數碼相機,就算失焦也不會有如此深刻的體會吧。繼續努力!


PS: 不過掃描的品質確實很差,現正拍一卷黑白菲林,過些日子拍完再拿去沖曬,看看再算。
PS2: 最近好想擴闊自己的創作視野,打算進入6x6的範圍(6x7都想,不過相機貴).

誰的好處



做父母好難。父母那輩人那有時間向這個問題,他們敬業樂業,不怕艱辛,不問收獲,只惦著把孩子養大。只是卑微的希望子女長大可以自力更新而已。

我們這一代父母,在相對富裕中長大(其實老婆以前的家景及不上我,岳父岳母要一手帶大六個兒女),反而對未來更加無信心。雖然,好多的文化研究理論均在在告訴我們,我們內化了社會的大話語,總覺得身處的都市充滿危機,無論是健康、職業前途、治安生命財產等等均朝不保值。

老實說,我也沒有甚麼way out。只是最近跟幾個輩份差不多的老朋交流兒女經後有點納悶,想說說而已。

1. 名校的迷思:R和我都不約而同的期望兒女進名校。我們都是名校出生,所以明白名校就如名牌衣服一樣,品質總有個譜。這裡說的品質不光是成績,更重要的是校風。世風日下,最怕將來學壞(給傳染壞的價值觀?)。

2. 要有「一技之長」,方便戰勝對手,順利登陸:以前所謂的鋼琴、小提琴已經不合時宜。色士風、二胡等較冷門可能更著先機。數學也是高增值技能。好多幼稚園都以自己的數學及英語成績招徠,而且並非靠吹,而是甚麼Cambridge、Stanford等名牌大學的公開試等認證。

父母都擔心子女不夠人家的強,所以每個週末甚至晚上都替他們安排林林種種的課程。我這些老友都說,禮拜六日比平常更累,錢也花了很多在這些增值項目上。(不敢生小孩的朋友可能正慶幸自己做出英名的決定,可,都是基於一個「怕」字!)

加上父母在金融海嘯等等衝激中,都擔心自己所擁有的「偽中產」生活會灰飛湮滅,老來悽涼,而遲生育和對前途的悲觀,也就使人對晚景更欠樂觀。……種種來自社會的不安全/威脅均使現今的父母手足無措。

不過,生命力不就是磨練出來的嗎?只要看看上幾代人,就知道現今的景況也不算太壞(起碼我和我的朋友都如此)。老實說,我們這些要求「無菌培養」的家長,就算要孩子從事失敗中學習,也不忍心讓他們跌得太傷吧。

儘管社會真的變了,可我心底裡總有道好弱的聲音在告訴我:把生活放慢一點吧,你寧願你的孩子有自信、開朗、對世界有童稚的好奇心,還是唯命是從、「成績」好、空有一身武藝卻不享受生命?

後記:
最近後知後覺,從許寶強教授《告別犬儒--香港自由主義的危機》一書知道了Carl Honore In Praise of Slowness: Challenging the Cult of Speed Under Pressure: Rescuing Our Children from the Culture of Hyper-Parenting ,已經經書店訂購(這樣好的書居然沒現貨),希望有點啟發。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生活還可以這樣


你不必為豪宅屢創新高感到驚訝?當我們的生活空間越變狹窄,活動,不是在商場,便是在規劃的管控空間;當我們的空氣在甚麼甚麼口號下,只能是灰色的,氣管和鼻子不往投訴;當其他的生活方式只能夠被侮蔑為賠償的多寡;當社會的大部分人犬儒地以為事不關己時;當我們的自我價值只建基於消費能力;當我們的慾望只能約化為消費慾;……

你知不知道還有人傻傻的有A級賠償不要,卻要阻礙鐵路建設,為的是甚麼?為甚麼有人會著其他人離開,孤身死守「殘破社區」?這些社會上的「小人物」對公義、平等,對簡單生活、人際網絡、自然環境…….種種不能用金錢衡量的「另一種生活方式」的執着有錯嗎?真正的政府不但應該關心少數人的自由,更應該加以保護,免受威脅。而不是轉移視線、誣捏,不遂,便訴諸武力。還有,那些地皮重建後誰有能力住進去,誰有資格到那裡消費?建鐵路的那幾百億不是我們的血汗錢嗎?鐵路視為誰而建?這些村民還在守護我們的公帑,心力交瘁為的就是公義!


老實說,我知我也不是坐言起行之輩。我也很膽小懶惰,我知道我當天應該不會到場(藉口是,我這個禮拜一直感冒,既要上班,且要照顧家庭......)但繁忙的香港人,起碼我們好應該踏出第一步,放低習見,珍惜公平、正義和愛吧。

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一天



小B四歲生日



這是小B四歲的生日禮物,有我最尊敬的攝影師謝至德的親筆簽名和留字。

自己拍不到這樣好的照片(好在有心、不獵奇,有歷史立場……)。簡單來說,拍照是一連串過程的結果,不是隨手拿起照相機,按下快門的獵奇擁有心態。沒有對拍攝對象的了解,對事物的體會,對生處的時空的洞察,冷靜的思維,時不會拍到動人的照片和述說有歷史感的故事。

最近因為家事和身體的毛病(腳底惹了一顆疣,做了電療把表皮層和真皮層統統烙掉,當然痛,可傷口不但發炎,還發現原來多了另一顆!),好低沉。好在有攝影、古典和爵士音樂,使我可以慢慢的振作呢!真好 (雖然遲些可能要再受電療之苦)!

身邊或遠或近相繼有人離世,就算怎低,生活也總算過得去。又怎捨得撲滅生命的熱情?如何難解決的,總得鼓起勇氣面對!今天解決不了,做得不好,也總算嘗試過,努力過。

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大圍屏風樓

早上8點多的人龍和屏風......
從大埔道往"下"望......

又會成為沙田區的尊貴府第,更會把兩所所謂區內band 1的中小學搬到上面的平台云云.樓下的上場將來也會取代新城市廣場成為這邊的大型商場.那時候,大圍的屋邨,唐樓,居屋居民以及小商店會不會憋到要走?
現在大圍站根本就是東鐵的瓶頸,大圍居民每天要千辛萬苦的才可以到外面上班,遲些這些人口密集的大廈落成,我們就更難上火車了.真不明白還有那麼多買家相信地產發展商以港鐵站上蓋為招睞的技掚.

希望可以繼續多些了解自己住的地方.











近來似乎要好好調整一下自己。



腳底又生了一顆疣(可能早前游泳時惹到,加上最近狀態差,所以中蕉),醫生用熱力把他連整個皮層燒掉,不過卻要忍痛走路和每晚自己清洗傷口。



有些事只可以事後冷靜,珍惜光陰,談何容易;有些事,雖然過去了,可心理就是有疙瘩,有條刺,憤怒無濟於事,寬恕,卻覺得道行不夠。時間,如果真的是線性的話,光陰又怎堪白白溜走?……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魚也是有生命的!

(維基圖片)



Gar又名雀鱔/顎針魚,原產於美洲,主要棲息於淡水,多為大型魚類。Gar屬於古代魚,由於生態環境受破壞,以及被過度捕獵,生存正受到威脅。人類對Gar的繁殖所知仍然不多。Gar之中最大的是alligator gar(近來港稱「福鱷」), 可以長達兩三米,雌性alligator gar的壽命據報可以達50歲,而雄性也達幾十歲。

Gar是受日本人歡迎的大型水族魚,該國的水族雜誌經常有介紹。其實香港的水族愛好者早已飼養needle nose gar 這種體型較小Gar 。幼魚偶爾在旺角金魚街有售。

說alligator gar沒有「保育」價值,可以人道毀滅,真叫人悲傷,正貫徹了近年越趨狹窄的「保育」思想。




問題根本不在「保育」。

一花一草都是有生命的(香港文物探知館中庭的草地就正豎立告示,謂小草有情叫人不要踐踏草地---此乃我城另一問題),魚沒有錯,錯的是不尊重生命的入口商和消費者,另加官僚思想而已。不知是那些人還有一絲良心把魚放生,使他們不至於死無葬生之地;還是應該罵他們不理死活。如今一些投訴,加上官僚懼投訴如猛獸,好好的魚兒便禍福未明(大多在捕捉的過程中已經身受重傷),雖然海洋公園答允收留數尾。

只要到金魚街看看,便知道非原生魚/物種滿街都是。以香港人的生活忙碌程度和消費習慣而言,很容易想像不幸命喪香江(或造成大小生態危機)的外來動物有多少。較好運的(還是更倒楣,要痛苦長些才死去),可能會遭放生。我一家三口就親眼在樓下山邊見過一隻約三呎長的綠色蜥蜴。儘管alligator gar可能會對人構成危險(這方面的個案其實很少),我們就應該漠視其生命嗎?再者,如果說外來物種會破壞生態平衡,那麼壓根兒便不應在火燒的山頭或公園路邊再以非原生植物「綠化」環境了。各大小公園早已成為放生的樂園,如果要雷厲風行,池塘的動物可以抓得完/殺得完嗎?

放在香港的context來看,事情是消費者看中了這類外型奇特的魚類,不顧自己的能力(家居大小、金錢等等)買回家,發覺力有不遞便扔到公園了事;然後有人投訴,官僚無知,盲目秉著法規行事不尊重生命,捧膚淺的「保育」視野(何謂「保育」?從誰的立場出發)為金科玉律,於是言之成理。清潔「零風險」不越軌的環境正是我們被灌輸的意識,也是美好社會的指標。

試換個角度來看:有人投訴你住的地區龍蛇雲集、衛生欠佳、不適合居住。而且,你住的樓宇以至社區根本沒有一般所謂的「保育價值」:既沒有名人住過,也沒有特別之處,只是社會一時的建築權宜。鄰里的商舖也沒有特色,只是些夕陽行業……於是,給你們一個合乎人道的處理方法,依足法例給你一筆錢,把你從城市廁身之所拔走放生,讓你斷絕於紮根的土壤…….為了城市的幸福,這樣你接受嗎?

一花一世界......原來,人和魚皆有生命......





伸延閱讀:

康文署於五公園移除十七條福鱷(星島日報)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905/3/e2gy.html

維基關於雀鱔/顎針魚的資料Gar http://en.wikipedia.org/wiki/Gar

Florida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關於Alligator Gar的資料http://www.flmnh.ufl.edu/fish/gallery/Descript/AlligatorGar/AlligatorGar.html

海洋公園專家協助捕捉福鱷(星島日報)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908/3/e40q.html

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雙職

小B:媽米,係米daddy生你出黎o架?
媽米:唔係。
小B:咁你又叫daddy做daddy?你叫daddy做老公先啱呀!咁搞笑!哈哈......

太陽底下無新事:為港珠澳大橋犧牲又算甚麼

越來越離譜,又一個理你死活的例子。興建港珠澳大橋居然會永久破壞無數的自然生態,然而當局仍然以所謂的「經濟效益」(不赘)做擋箭牌,更狂莽地說會另建一個海岸公園「安置」估計受影響的幾百條中華白海豚(公園範圍要到2015至2016年才訂定),如果工程期間有白海豚出沒,便會立刻停工云云。

首先,破壞便是破壞,死的怎能復生?自然不是經濟資源,是地球的財產,是我們賴以維生的命脈,也是我們後代學會發展並非唯一價值,窺探人於天地中何其渺小的一道窗口。人應該對自然心存謙卑。

第二,憑甚麼定斷哪些生物值得保留,哪些可以予以取消。就像「發展舊區」一樣,不受關注的物種當然可以不理。白海豚也跟居民一樣,隨手闢個地方就可以生存的嗎?難道又強把白海豚抬過去?

第三,姑勿論那個海岸公園如何荒謬,在該處的工程勢將展開,可2015至2016年才訂定公園的範圍。這就像林鄭月娥說皇后碼頭在2013年在新海邊「重置」,拆毀的天星鐘樓在原址移型換影迷惑人心僵屍化一樣,在這個遺忘的城市,眼下的事也可以看不見,屆時還有多少人會現/發聲?

最後也不是最後,當局說會在工程期間確保不會影響環境。可我們都耳聞目見,所有工程一定會破壞環境(環境所指的是甚麼?)。海床沉積物何其多,只要番幾下,揚起的有害物質便不計其數。這是常識。

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回歸老家

已經順利從寄居之處返回老家。請了兩天假搬屋,卻染了腸胃炎一味拉肚子。沒法,心情緊張就病…… 。我家雖處平民區,沒會所、沒穿巴、沒雲石大堂,可樓價可算合理,住了那麼多年也算舒服,窗外是做小山崗,再遠是連綿不絕的山嶺。

有好多雜物要整理,小B的東西更多,看來也要忙上好一段日子了。

回家的第一個晚上,廚房居然來了一位上賓---一隻比巴掌還大的飛蛾。一向害怕昆蟲,但除了蟑螂等(教我膽顫心驚)有害(?)的昆蟲,要硬着頭皮下手,其他絕不敢殺。後來,拿了個大膠袋與他/她玩捉迷藏,大汗淋漓後終於成功把他/她放生(真佩服老爸所有飛禽走獸魚蝦蟹均手到拿來的本事)。

好多人覺得飛蛾不吉祥,我們卻覺得在香港這個過分要求乾淨的城市,居住的環境能夠有昆蟲動物(可樓下山邊就有一幫為數四五十頭搶食物的野猴)也算是福份(雖然有時候不勝其煩)。

送錢給人

在香港能夠有個廁身的地方真的絕非易事。有能力的,要花一生的青春養政府和發展商,換來沒力氣用的會所、圍城、身分象徵。我,沒能力,寧願借人家的泳池、健身室……。呎價千元計,這是甚麼地方。天堂?還是地獄?這個遊戲無論願不願意,這裡的所有人都自覺和不自覺的置身其中,為人生帶來莫大的影響。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甚麼成功

報載弱聽人士成為會考狀元,當然離不開克服重重身心困難這等主流修辭。我沒意對人家的「成就」說三道四,只覺得,每年定時定候鋪天蓋地讚頌社會上的成功者,媒體每天都充斥奮發自強的感人故事;另一邊廂的就是無助無知的失敗者,等待成功人士的打救,游到彼岸。這種論述、這種社會層級劃分,有沒有顧及弱X(這X可以視任何能力)而「讀書不成」,沒錢,沒有理想,沒有家人支持,沒有沒有的……?而這種單一論述指向的,也不外是社會菁英價值罷了。

記得我考A-Level「失敗」後進了嶺大這家人家眼中的「三五流學府」,每逢新年親戚總問我在哪裡唸書,明明去年說了在嶺大,今年又要交代一次。我交代完還要換來人家莫名其妙的沉默。全歸功老爸有眼光,叫我報嶺大,否則那三年我又怎會過得那麼愉快,不但自幼稚園以來第一次嘗到學習的樂趣,還有幸受教於全情投入為學生設想的良師,更認識了好多良朋知己和人生的伴侶。……

沒有鴻圖大略,只想試問我們自稱多元城市,但不同能力和志趣的人是否可以有路可走,不受排斥,不受標籤?我們能否多點設身處地,放下單一的成功標準?

後記(2009年8月12日):

雖然現在也在事業上無甚成就,可反而覺得人生有更多可能性呢。不過,想深一層,我是不是也因為比較幸運才得到位置講出上面的一番話呢?

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

裝修之略談堅尼系數

舊居裝修好,搬雜物回家時碰到大廈的清潔阿姐聊了幾句.想寫點甚麼,可真的沒精神,先找點堅尼系數的資料。

初步看到:

何謂堅尼系數

香港堅尼系數走勢:

似乎不同機構的數據有點出入
,不過以相對溫和的聯合國2007/08年度的Human Development Roport香港都位列前茅(不單超美,更與南美及非洲諸國等量齊觀)

統計處在2007年發表的《主題性報告:香港的住戶收入分布》「按職業收入計算的堅尼系數由一九九六年的0.483 增加至二零零六年的0.500」(實為0.533)但根據立法會秘書處的資料便覽香港1981年至2001年的堅尼系數(1)由0.451飆升至0.525,在1996年首次衝破0.5大關(0.518)(2),跟其他發展國家相比,香港也名列前矛(第三頁)。統計處數據的問題出在哪,林本利已指出

所以無論從國際角度還是從這二十多年的歷史角度來看,香港的貧富懸殊一直惡化。在金融海嘯下,社會對保障低收入人士的討論比富婆遺產案要少得多,更遑論財富分配等問題。


(1) 見便覽第二頁
(2) 綜觀1971至1981年十年間的堅尼系數增長只有0.021(由0.43增至0.451);見黃洪《香港的貧窮問題及解決方案》

伸言閱讀

政府經濟顧問分析堅尼系數的侷限和解話

許寶強 金融海嘯  沒有捲走的又是什麼?
馬國明 金融海嘯究竟捲走了什麼?
馬國明 永享安定繁榮  一種思想鴉片

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

太陽花(五--完)



















post得太多也太慢了,人生,何嘗不想這樣!




仲未死

小B跟媽媽的對話:

"媽咪,人幾多歲死架?係米13歲就會死架喇?"

"唔係,幾十歲囉。"

"咁,你仲未死o既?"

(按:為免尷尬,我們一向只對小B答說我門幾十歲。)

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2009.7.1 之後























今年7.1遊行人數會不會令某些人感到沾沾自喜?很多人批評今年7.1大遊行沒有明確的主題,所以不想去,去了也覺得笨。啊,似乎遊行就如學生作文,要主題大刺刺的才及格?

在很多國家,數以千計人民上街已足以引起連番波瀾令領導者「反肚」了(我城一向以冷靜自制理理性見稱,又怎會有亂子?這個有點吊詭,須另文詳談)。這個遊戲規則是,官方只量化地以人數衡量市民的不滿程度。遊行反正年年有,只要今年的人數比上年少,又或者如今年那樣,比主辦人所預計的少,就在在証明人民給政府過關。因此,遊行人數仍是有一定作用的,不過若參與各方都只以人數為成功與否為指標的話,豈不是表示他們已給官方的語言邏輯騎劫了。

「質」才是判斷群眾運動的關鍵。好多朋友問我,你03之後都沒去,這次去是參加那個團體的7.1遊行?你因甚麼原因去?我有一句沒一句的答,我實在感到有點委屈,他們的生活實在太安逸了。對政府施政的多方面不滿難道不是上街的原因?不滿政府舊區重建將在地的小市民連根拔起,不滿普選無期,不滿漠視菜園村民不遷不拆的吶喊,不滿政府沒有長遠政策只顧眼前,不滿窮人只能使用低質的醫療服務,不滿教育政策混亂沒錢的不能得到「好的教育」,不滿隂乾港台,不滿間接鼓勵歧視同志、家庭婦女、老人,不滿鼓動不同利益團體的矛盾……為這些站出來的人都不是換水摸魚,這些都是活生生的壓迫、欺騙、暴力……

有這麼多理由,我為甚麼不去?我去,因為我不滿你們。不去的,也不表示他/她們接受你們!況且,數以萬計的人冒着暑熱,在寶貴的假期(或者冒着豬流感的威脅,更甚者是很多人胃口奔馳根本沒有假期)走出來表達對社會種種不公不義的不滿,難道也足以證明你把香港「搞」得很好嗎?

在7.1之後,我看到一個更加不濟的統治機器,一個連對話也不肯和不敢的政府。朋友,你以後有7.1/上街的理由嗎。
更多圖片見這裡

延伸閱讀:

吳志森:上街的理由還不夠嗎?

統治者如何對待市民:

我的自白書:香港已死

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

第二棵花(二)




























花朵逐漸的開,好期待,想看看是怎麼樣(就像以前把菲林交到沖印店,等待一天後拿回照片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