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鐘點



近來諸事不順。早前腳底長了一顆疣,醫生把表皮真皮統統燒掉,使腳底出現了個深洞皮肉受苦。之後更傷口發炎,走路也很吃力,前後捱了兩個禮拜抗生素,到現在那個痂仍像石子一樣礙着走路。又多次感冒,又要吃抗生素。這個多禮拜身體總算好些,可合作了三年半的家務助理卻突然「辭職」。

可能你認為,在這個急激的都市,人來人去平常不過。可人之間的關係就真的只有買賣嗎?打從小B八個月起C便每個禮拜來三個半天,負責清潔和煮晚飯,七時多才走。還記得當時工作受了很大的壓力(直到去年才有機會離開地獄),妻子心理方面又遇到問題,我們又要照顧小B,那種辛苦又怎能三言兩語可述說。就是這位好幫手的出現,使我們的生活可以慢慢的恢復過來。她斯文有禮,會處處為我們設想,工作也做得很有條理妥當。相處日久,小B也把她當作家人(我們何嘗不是?)。可能你會說我天真,可自己恆常活在橫蠻無理中,特別體會到平等相處的珍貴。……三年下來,信任就這樣培養出來。

自問從沒有「擺老細款」,真的好討厭這種上而下的權力把戲。不過,即時來電通知辭職然後直接交還鑰匙,真的叫我們措手不及(雖然她也有說可以7天通知)。曾經很生氣,更覺得好HURT(真的好HURT呀),覺得彷彿我(也包括我們一家三口的)對她的信任原來是白送的……;也覺得好像忽然喪失了一個朋友--家人;也惱妻子(可能)要求太嚴嚇退了人家。一個關係差不多比親戚還密切的人可以一夜之間從生活中離開,這種感覺真摸不透。------。小B四歲,我們覺得生活開始輕鬆些,可現在卻喚起三年多以前的記憶。可能她真的如自己所說,應子女的要求減輕工作量(其實她的生活比我們可優裕,不需要掙生活費)。我曾經懷疑,是否舊居裝修後,我們的要求太高(總怕損壞裝修)?雖然之前覺得她有點異樣(辭職前連續兩次臨時告假,三年多來從沒試過),總覺得凡事好商量……

多想幾天覺得真摸不透相處之道,為甚麼會積累猜忌?為甚麼會滑落?人的腦袋真奇怪。不能怪誰,怎可能咬定誰對誰錯?還是,根本有些東西根本不是非黑即白,根本不存在對立面?可惜,就是上心(我何嘗不是)。

幾天下來有些體會:為甚麼老要跟自己過不去,不應該責怪人家/任何人。離開也不一定容易,也許人家有其他出路。更不應怪責妻子(也許)要求高。自己也應該想想,世上的互為作用又豈是我等庸才可以理解?往好處想,離開對人家來說可能也是好事;凡事不應太執著,正面些,反正怪責誰也於是無補,也不該。

這篇寫了個多禮拜,惟望梳理一下情緒,免於口不對心,也望跟自己和所有人妥協。而且,我還沒有搞清楚應否/怎樣說聲謝謝呢!(不過心裡的疙瘩總使我憋得不舒服!)

說到底,我需要的是正面的心裡!雖然我明白我總得些時間恢復精神,不過我還是那樣固執地單純,相信人與人之間仍然是有信任的。
……

幾天前寫的後記:要找個合適的人真難,有點心力交瘁。一位應徵者所言令我印象深刻:「老實講,識字就唔使做呢分工啦!……好多人嫌我年紀大[50歲],唔請我……」機構的小姐說:「陳生,你需要o既時段同工種,好多雇主都需要……」

現在的後記:寫了一個多禮拜,總覺得仍然不能彌清感受,雖然對生活的影響比預期的少,不過心情還是需要平復的。

既然已寫好,那就可以算數了。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機械相機第二課:FM2




第一課是:一年多前,在二手相機店買了一部135機械相機的典範FM2,興致勃勃的把一卷過期E100G裝上。努力拍,以為拍完一卷菲林,怎知道根本沒有裝好菲林:白費工夫。教訓:以後知道怎樣check菲林裝好與否(雖然對能否裝妥仍然沒有信心)。

本課:既然那筒E100G沒法爆光,便把他小心翼翼地裝上,確定妥當便開始拍。事隔一年多,到最近才重拾菲林的熱情(這要多得我最崇拜的攝影師謝至德先生),於是努力把那卷未拍完的整片拍完。然後交給快X美沖加做光碟。數碼世代甚麼都快,唯獨analogue做的東西九超慢。近九月尾交底片,到昨天十月十五號才拿到手。結果呢?

36張都沖得出,可燈箱在裝修舊居時不知放了在哪。只好藉光碟驗證效果。唉,能夠成功中焦的只有四五張。可能因為大多在裝修前拍的,那時家居較暗,要條大光圈拍,最重要的原因是錯選對象。竟然捨棄靜物still life而把小B當作model。不是鏡頭或者這部老爺相機出事便托賴了!OK,又一次慘痛的教訓,真的好失望,一年的心血化作一團濛濃。

在寫這篇感想的時候我卻覺得好安慰。不是阿Q。起碼,我這一世都不會忘記這兩個教訓。知道要按部就班,先拍靜物,練熟了各種操作(上片、調光圈快門、對焦構圖……),才挑戰難度。如果用數碼相機,就算失焦也不會有如此深刻的體會吧。繼續努力!


PS: 不過掃描的品質確實很差,現正拍一卷黑白菲林,過些日子拍完再拿去沖曬,看看再算。
PS2: 最近好想擴闊自己的創作視野,打算進入6x6的範圍(6x7都想,不過相機貴).

誰的好處



做父母好難。父母那輩人那有時間向這個問題,他們敬業樂業,不怕艱辛,不問收獲,只惦著把孩子養大。只是卑微的希望子女長大可以自力更新而已。

我們這一代父母,在相對富裕中長大(其實老婆以前的家景及不上我,岳父岳母要一手帶大六個兒女),反而對未來更加無信心。雖然,好多的文化研究理論均在在告訴我們,我們內化了社會的大話語,總覺得身處的都市充滿危機,無論是健康、職業前途、治安生命財產等等均朝不保值。

老實說,我也沒有甚麼way out。只是最近跟幾個輩份差不多的老朋交流兒女經後有點納悶,想說說而已。

1. 名校的迷思:R和我都不約而同的期望兒女進名校。我們都是名校出生,所以明白名校就如名牌衣服一樣,品質總有個譜。這裡說的品質不光是成績,更重要的是校風。世風日下,最怕將來學壞(給傳染壞的價值觀?)。

2. 要有「一技之長」,方便戰勝對手,順利登陸:以前所謂的鋼琴、小提琴已經不合時宜。色士風、二胡等較冷門可能更著先機。數學也是高增值技能。好多幼稚園都以自己的數學及英語成績招徠,而且並非靠吹,而是甚麼Cambridge、Stanford等名牌大學的公開試等認證。

父母都擔心子女不夠人家的強,所以每個週末甚至晚上都替他們安排林林種種的課程。我這些老友都說,禮拜六日比平常更累,錢也花了很多在這些增值項目上。(不敢生小孩的朋友可能正慶幸自己做出英名的決定,可,都是基於一個「怕」字!)

加上父母在金融海嘯等等衝激中,都擔心自己所擁有的「偽中產」生活會灰飛湮滅,老來悽涼,而遲生育和對前途的悲觀,也就使人對晚景更欠樂觀。……種種來自社會的不安全/威脅均使現今的父母手足無措。

不過,生命力不就是磨練出來的嗎?只要看看上幾代人,就知道現今的景況也不算太壞(起碼我和我的朋友都如此)。老實說,我們這些要求「無菌培養」的家長,就算要孩子從事失敗中學習,也不忍心讓他們跌得太傷吧。

儘管社會真的變了,可我心底裡總有道好弱的聲音在告訴我:把生活放慢一點吧,你寧願你的孩子有自信、開朗、對世界有童稚的好奇心,還是唯命是從、「成績」好、空有一身武藝卻不享受生命?

後記:
最近後知後覺,從許寶強教授《告別犬儒--香港自由主義的危機》一書知道了Carl Honore In Praise of Slowness: Challenging the Cult of Speed Under Pressure: Rescuing Our Children from the Culture of Hyper-Parenting ,已經經書店訂購(這樣好的書居然沒現貨),希望有點啟發。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生活還可以這樣


你不必為豪宅屢創新高感到驚訝?當我們的生活空間越變狹窄,活動,不是在商場,便是在規劃的管控空間;當我們的空氣在甚麼甚麼口號下,只能是灰色的,氣管和鼻子不往投訴;當其他的生活方式只能夠被侮蔑為賠償的多寡;當社會的大部分人犬儒地以為事不關己時;當我們的自我價值只建基於消費能力;當我們的慾望只能約化為消費慾;……

你知不知道還有人傻傻的有A級賠償不要,卻要阻礙鐵路建設,為的是甚麼?為甚麼有人會著其他人離開,孤身死守「殘破社區」?這些社會上的「小人物」對公義、平等,對簡單生活、人際網絡、自然環境…….種種不能用金錢衡量的「另一種生活方式」的執着有錯嗎?真正的政府不但應該關心少數人的自由,更應該加以保護,免受威脅。而不是轉移視線、誣捏,不遂,便訴諸武力。還有,那些地皮重建後誰有能力住進去,誰有資格到那裡消費?建鐵路的那幾百億不是我們的血汗錢嗎?鐵路視為誰而建?這些村民還在守護我們的公帑,心力交瘁為的就是公義!


老實說,我知我也不是坐言起行之輩。我也很膽小懶惰,我知道我當天應該不會到場(藉口是,我這個禮拜一直感冒,既要上班,且要照顧家庭......)但繁忙的香港人,起碼我們好應該踏出第一步,放低習見,珍惜公平、正義和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