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節日從不純粹

自從小B進了幼稚園才知道節日也會隨時代轉變。一般來說,節日均與節令或民間信仰有關。農曆年、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等都是。回歸以後,忽然多了好多節日。除了佛誕與宗教有關(我懷疑是否那麼純粹?爲甚麼沒有把道教節日列為假期),其他的如勞動節及國慶都早已成為節日(學校稱「國慶節」)。

節日的意義從來都複雜。節日除了供世人休息或慶祝外,也有鮮為人知的一面。一直以來都不明白北美的感恩節感謝的是甚麼,最近在這裡 看到才知道節日的政治作用。荷理活電影鏡頭下溫罄的感恩節原來緣自四百多五百年前的一場冷血屠殺,訂立這個節日就是慶祝兼抹去其血腥。

六七暴動以後,香港政府開始舉辦青少年活動以化解年輕人的不滿,並且培養人們對香港的歸屬感。特區政府現在正肆無忌憚地使用這種政治手段。金融風暴、沙士以至金融海嘯後,港人對政府的不滿越來越嚴重,抗爭的力量也越來越大。政府於是層出不窮推出了形形式式的活動,最近打著「創造傳奇一刻」口號的蚊型運動會不正是很好的例子?

香港的高官不但對社會的貧富差距和不公義視而不見,更厚顏無恥地對民選的議員耍無賴[L1] ,把公帑投進運動會卻不推動/改良本土的體育運動(政府視「大型」活動為節日),另一方面又把民族的苦難包裝成「普世歡騰」的節日。凡此種種不正正是心靈K仔嗎?如果學生要驗毒,那麼特區的高官更應該驗腦,看看他/她們有沒有道德,是否歹毒。

我們的小孩子從幼稚園就耳濡目染和被灌輸這樣的意識,為人父母怎可以不努力反教育呢?

後記
此乃小弟火滾時潦草之作,文意不順,祈諒。



[L1]何秀蘭問:「政府是否要強化不公平的制度?」唐英年說:「答案很簡單,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