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甚麼成功

報載弱聽人士成為會考狀元,當然離不開克服重重身心困難這等主流修辭。我沒意對人家的「成就」說三道四,只覺得,每年定時定候鋪天蓋地讚頌社會上的成功者,媒體每天都充斥奮發自強的感人故事;另一邊廂的就是無助無知的失敗者,等待成功人士的打救,游到彼岸。這種論述、這種社會層級劃分,有沒有顧及弱X(這X可以視任何能力)而「讀書不成」,沒錢,沒有理想,沒有家人支持,沒有沒有的……?而這種單一論述指向的,也不外是社會菁英價值罷了。

記得我考A-Level「失敗」後進了嶺大這家人家眼中的「三五流學府」,每逢新年親戚總問我在哪裡唸書,明明去年說了在嶺大,今年又要交代一次。我交代完還要換來人家莫名其妙的沉默。全歸功老爸有眼光,叫我報嶺大,否則那三年我又怎會過得那麼愉快,不但自幼稚園以來第一次嘗到學習的樂趣,還有幸受教於全情投入為學生設想的良師,更認識了好多良朋知己和人生的伴侶。……

沒有鴻圖大略,只想試問我們自稱多元城市,但不同能力和志趣的人是否可以有路可走,不受排斥,不受標籤?我們能否多點設身處地,放下單一的成功標準?

後記(2009年8月12日):

雖然現在也在事業上無甚成就,可反而覺得人生有更多可能性呢。不過,想深一層,我是不是也因為比較幸運才得到位置講出上面的一番話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