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4月26日 星期四
2007年4月24日 星期二
不閒才發牢蘇
有時候,真的覺得軟弱無助和憤怒。
身邊的類型大多是油腔滑調、滑頭、拍馬屁、怕事、以大欺小、自私自利……﹔另一個極端是對生活感到無奈、憤怒、甚至犬儒到認為所有比自己好的都應該給拉下來,或認定自己是屬於不幸,整個人生就別無其他只有給不幸吞噬。
前者大多屬於嬰兒潮一代,正是陳冠中所謂的生得逢時的人。後者就是其後出生,可能受了點大學教育,但生不逢時遭前者瞧不起的較年輕的人。
有位臨床心理學家勸我,不要聚焦在那些社會上的日常事上,應該把精力放到自己的強處和著緊的事上,好好讀書、寫寫blog、享受與家人的生活、聽歌、養魚種草、為身邊人和城市拍照等等……。說我不應小看自己的潛力,說不定,那裏會有更美的一片天呢﹗
真希望可以做得到﹗
曾聽過一個故事﹕
有一天一隻甲蟲飛一株好大的樹上並在一個樹洞裏住下來,之後陸續有甲蟲飛到樹上棲息。過了好些日子,那株樹突然到下。原來它在不知不覺間給那些微不足道的小甲蟲蛀空了。
身邊的類型大多是油腔滑調、滑頭、拍馬屁、怕事、以大欺小、自私自利……﹔另一個極端是對生活感到無奈、憤怒、甚至犬儒到認為所有比自己好的都應該給拉下來,或認定自己是屬於不幸,整個人生就別無其他只有給不幸吞噬。
前者大多屬於嬰兒潮一代,正是陳冠中所謂的生得逢時的人。後者就是其後出生,可能受了點大學教育,但生不逢時遭前者瞧不起的較年輕的人。
有位臨床心理學家勸我,不要聚焦在那些社會上的日常事上,應該把精力放到自己的強處和著緊的事上,好好讀書、寫寫blog、享受與家人的生活、聽歌、養魚種草、為身邊人和城市拍照等等……。說我不應小看自己的潛力,說不定,那裏會有更美的一片天呢﹗
真希望可以做得到﹗
曾聽過一個故事﹕
有一天一隻甲蟲飛一株好大的樹上並在一個樹洞裏住下來,之後陸續有甲蟲飛到樹上棲息。過了好些日子,那株樹突然到下。原來它在不知不覺間給那些微不足道的小甲蟲蛀空了。
請簽名反對拆天星好嗎﹖

馬老闆都出動啦,我們多忙都起碼應該做點事吧﹗﹗
請到這裡簽名﹕
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207452
或者電郵到
hoidick@gmail.com
唔該晒﹗
請到這裡簽名﹕
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207452
或者電郵到
hoidick@gmail.com
唔該晒﹗
圖片來源 Micros
2007年4月11日 星期三
一切從日常生活出發﹗

與孩子玩的方法很多,有些人會經常買很多最新款的玩具,幫自己建立與孩子溝通的橋樑。對於習慣的物質生活的我倆也不例外。但心中總想起兒時爸爸的手作玩具,一個是把破的竹掃把杆切斷(那個時候,還未用太多合成物料),然後在中間鑽個小孔,再把餘下的掃把杆削成一根幼的竹枝和竹片,把它們穿起來做鏍旋槳,放進竹竿中,穿上一條繩子,讓繩子從剛才鑽好的洞走出來,便成為了類似竹蜻蜓的玩意了。
跟其他同輩人一樣爸爸唸書當然不多,自十多歲來香港便學師當雕刻學徒。由於物質生活「不豐足」,加上在鄉下田野長大,練就了一種採諸身邊事物的性格。甚麼蟹、田雞、魚、蝌蚪、蝦、鳥蛋、草蜢、蜻蜓、蟬登通通都可以手到拿來。所以,我小時後的假日娛樂不外乎到一條馬路之隔的山上遊玩、打羽毛球、野餐辨是或石澳海灘玩水、抓小生物……
其實,小時候,我們的家境已算可以,住在私人大廈。但日常生活也就是這樣簡單的度過。相反,現在在社會上「滾動」了好些年月,對物質的要求卻變得越來越多。日常工作上遇到的壓力越大,就越想買東西「減壓」,有一段時間,甚至滿腦子都是買買買……。我當然也逃不出越買越空虛,越買越覺得匱乏這晚期資本主義的定律啦。
但是,孩子是否真的喜歡成年人精心挑選的玩具﹖
最近幾個月,小B好喜歡玩的卻不是甚麼玩具﹕
「爬爬爬」。她會對我說「爹爹-- 爬爬爬」,當我四腳爬爬的時候,她便從我的後方爬上來,經我的腋下爬到我的胸膛下面把我擋住,然後抬起頭對着我大笑或者把頭抵住我的胸膛如小貓。
有時候,小B會把平成用來夾食物袋口的夾子放在耳邊,然後發出「嘟嘟」聲,說探熱,這個也是她的鍋剷(用來炒紙屑)、匙羹、電視遙控、電話、照相機…..。另一個玩意是用廢紙捲成的「筆」在地上寫寫畫畫。她在玩這個小玩意的時候更會喃喃自語呢。
她也很喜歡搬運東西。我們在銀礦灣時,她會把她從沒有見過的玩具 – 從沙灘檢的貝殼、石頭 – 從地上一一檢起,放到手上,再放到我手上,然後逐一放到地上重複剛才的遊戲。又或者把石頭和貝殼從酒店的茶几拿床頭櫃上,往回逐一搬運﹔又或把石頭,貝殼排列成不同形狀。就這樣可以玩上個把鐘呢﹗
其實,小孩子需要的不是我們的物質,而是我們的「心」-- 用心與他門相處,不要把我們的物質世界觀套在他們身上。我們費盡心思安排他們參加甚麼「興趣班」,把教養的天職全都交托給「專業」人士,不但是把孩子當作工具來增值,而且更異化了學習/遊戲和實際生活,無知地忽視自己的能力,忘記了生活本來就是跟遊戲和學習息息相關的。如果學習/遊戲是在實際生活裏進行的話,孩子和家長都會輕鬆和開心得多吧﹗
學習和遊戲本來就是從日常生活出發﹗
跟其他同輩人一樣爸爸唸書當然不多,自十多歲來香港便學師當雕刻學徒。由於物質生活「不豐足」,加上在鄉下田野長大,練就了一種採諸身邊事物的性格。甚麼蟹、田雞、魚、蝌蚪、蝦、鳥蛋、草蜢、蜻蜓、蟬登通通都可以手到拿來。所以,我小時後的假日娛樂不外乎到一條馬路之隔的山上遊玩、打羽毛球、野餐辨是或石澳海灘玩水、抓小生物……
其實,小時候,我們的家境已算可以,住在私人大廈。但日常生活也就是這樣簡單的度過。相反,現在在社會上「滾動」了好些年月,對物質的要求卻變得越來越多。日常工作上遇到的壓力越大,就越想買東西「減壓」,有一段時間,甚至滿腦子都是買買買……。我當然也逃不出越買越空虛,越買越覺得匱乏這晚期資本主義的定律啦。
但是,孩子是否真的喜歡成年人精心挑選的玩具﹖
最近幾個月,小B好喜歡玩的卻不是甚麼玩具﹕
「爬爬爬」。她會對我說「爹爹-- 爬爬爬」,當我四腳爬爬的時候,她便從我的後方爬上來,經我的腋下爬到我的胸膛下面把我擋住,然後抬起頭對着我大笑或者把頭抵住我的胸膛如小貓。
有時候,小B會把平成用來夾食物袋口的夾子放在耳邊,然後發出「嘟嘟」聲,說探熱,這個也是她的鍋剷(用來炒紙屑)、匙羹、電視遙控、電話、照相機…..。另一個玩意是用廢紙捲成的「筆」在地上寫寫畫畫。她在玩這個小玩意的時候更會喃喃自語呢。
她也很喜歡搬運東西。我們在銀礦灣時,她會把她從沒有見過的玩具 – 從沙灘檢的貝殼、石頭 – 從地上一一檢起,放到手上,再放到我手上,然後逐一放到地上重複剛才的遊戲。又或者把石頭和貝殼從酒店的茶几拿床頭櫃上,往回逐一搬運﹔又或把石頭,貝殼排列成不同形狀。就這樣可以玩上個把鐘呢﹗
其實,小孩子需要的不是我們的物質,而是我們的「心」-- 用心與他門相處,不要把我們的物質世界觀套在他們身上。我們費盡心思安排他們參加甚麼「興趣班」,把教養的天職全都交托給「專業」人士,不但是把孩子當作工具來增值,而且更異化了學習/遊戲和實際生活,無知地忽視自己的能力,忘記了生活本來就是跟遊戲和學習息息相關的。如果學習/遊戲是在實際生活裏進行的話,孩子和家長都會輕鬆和開心得多吧﹗
學習和遊戲本來就是從日常生活出發﹗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