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說再見老師,便要待到最後才可以放學了。」雖然小B的臂胳只給輕輕抓住,但她已全身僵硬,只管低着頭。
「你還不說?」老師遲疑了一會,小B依舊默不作聲。......「XX比較不能受壓カ。不過,幸好她面試時會遇到我。」孩子的母親只感到無奈,而小B似乎仍然低頭不語。
這是小B第二個月上playgroup某一天的「奇遇」。原本因害羞/害怕不敢作聲,卻因此受罰。不過,最惱人的是,既然知道小孩不能受壓,又為什麼一再施壓,使得業己害羞的她更感害怕?不是因材施教才切合教育的本意?對學生最有益,最有助他們各方面的發展嗎?也有說,幼稚園是訓練紀律和自理能力的地方。那位「盡責」的老師明知小孩子害羞/怕,適合在舒服的氣氛下「學習」,為什麼明知故犯?
一個會跟區區同處一部升降機的陌生人打招呼的小B女,又怎會不樂意跟老師道別呢?我猜,她或許是懾於盡責的老師平日嚴厲的作風吧!至於禮貌與否,對於一個歲多兩歲的小孩來說,未必是她所能全然理解的了(雖然小B很強於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好會關心人。哈)
近年對學校教育越來越抗拒和疑惑,學校啟發抑或桎梏學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