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30日 星期四

樹木和生活


九龍公園冠軍樹崩塌,電視新聞訪问一位每天在樹下乘涼(我懷疑現今還有多涼),滿眶眼淚,傷心地訴說樹老了,所以死掉。

百多二百歲的樹木又怎會老死的呢?

我倒憶起家中一些往事:

自己運氣也不錯,自出娘胎便與山水為伴。對樹木不至很有感情,但就是習慣了那種氣息、味道和那種舒態的感覺。尤記得每星期天,爸媽都會帶養我們三兄妹到對面的山晨運,爸爸會發揮在鄉間學得的絕技,什么蜻蜓、蚱蜢、大黑蟬、小綠蟬、蝦蟆、小魚、蝌蚪都手到拿來。雖然不環保,但總算是我從小到少年時代的自然教育吧!

可能就是這種耳濡目染吧,自小便養成了一種對動植物和昆蟲的敏銳直覺(尤以魚蝦蟹為然),能一眼找到牠們的芳蹤。

好像風馬牛不相及,但總覺得,人與自然的關係不就是那麼簡單直接嗎?自然不就是生活分嗎?

什麼冠軍、古樹、有價值的虛名,只暗示這個城市的功能性和功利計算基本邏輯?原來植物也像考試制度一樣,有十優狀元和理應被遺棄的失敗者之分,一花一草自有其生命,在地球上自有其價值,又豈容我輩枉下判斷,決定他們的命運?!

那位老伯流淚是因為他的生活己跟大樹連成一體,傷心是因為他的肉身好像給割掉部分似的。樹木對於普羅市民的重要性非關甚麼冠軍,卻是一個日常偷得浮生與三五知己聊天,共同創造生活意義的空間。對於好多不願/不能負擔冷氣費的小市民來說,樹木既是納涼的好地方,也是在這個塵囂俗世中的舒展空間。當然,樹木要成蔭夠老,才會促成這種脈絡,培養那樣深厚的感情。


管他甚麼數量、名銜,最重要的是樹木能否與人的生活發生關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