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搶攻

三年以前的事,到現在仍然感到不可思議。話說我等愚鈍父母當年帶著兩歲的小B到一家「有名」的富貴區幼稚園面試,校長在簡介會硬銷其校種種過人之處,本已吃不消,甚麼stanford數學教程、甚麼XYZ創意學習,又誇口其兒子也是根據這套學習模式教導成材(財),赴笠劍橋。最令我大開眼界的是,校長竟說學校出生月分接近年底的學生要在5歲左右到廣東參加劍橋英語試,為期兩天。OMG,才5歲的細路,竟要按安排參加一輪考試,而且更要遠赴廣東參加?雖然近十年老師在假期隨學校團到大陸交流已十分普遍(自願與否及作用為何另論),但為甚麼要這麼小的人兒長途跋涉去考試?老師可以照顧得來嗎?難道要家長也一起去?最要命的是,校長竟洋洋自得的說她們的學生的英語和數學程度等於同區band 1小三程度!

我並不質疑該校的程度(因我根本不在乎)。當時環顧四週(我坐在最後排),很多家長頓時如夢初醒,有的從癱軟的坐姿挺直腰肢洗耳恭聽的模樣、有的立即坐到前排去、有的停止撥弄手機…….

這情景至今難忘,震撼尤新。當時方醒覺原來前路漫漫,見到的不只是某些人的作風或價值觀,而是社會現象。身為父母(教育消費者?),要的就是頂級名牌(買不起也只會追慕頂級名牌,設法擁有)學校,令孩子擠進頂級名牌之列。我們面對的生活模式已經很非人性化和去人性化;惡性競爭、管理主義、瘋狂消費等等生活現實折磨至瘋癲。為甚麼還要下一代比我們更早接受這些現實的試煉。我怕的是,小B太辛苦啦(並非不應該鍛鍊),被過份增值。

最後我們沒有進這家學校,我們不希望幾歲的細路跟她的老父老母一樣,面對同樣的壓力(雖然事情並非如想像中如意,社會現實又怎能輕易逃避,但我們仍然覺得當時沒有選錯)。明白美好童年、童真甚至「童年」等都是近代的概念。回憶中的童年,最令人回味的是一家人每個週末遊山玩水,時而上山,時而下海,蟬、蜻蜓、蝌蚪、小魚小蝦與蟹子都不缺。清新空氣、石澳碧綠的海水仍殘存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