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7日 星期二
第一籠叉燒包的啟示
話說上個禮拜六,在一個禮拜(老師/老闆說,同一詞語不可以在一段出現兩次)無聊的搞作後,決定做個壯舉﹕在一年零五個月來(即小B出生以來)第一次去茶樓飲茶。(對於沒有工人的我們來說,帶小B去街是挺大的工程,背負的物資如下﹕粥一兜、奶一瓶(270ml)、水一瓶、尿片/毛巾/濕紙巾、Baby sling、BB車、風衣等等,還有二十多磅的小B﹗﹗)
茶樓(是茶樓不是新式的中菜館)是上過,共三次左右。不過,每次都是應約去的 --老人家生日。不上的原因室怕小B不肯坐的久。這次「冒險」是因為真的好想做點relaxing的事。
我們叫了一籠叉燒包,打算邊餵小B吃粥邊自己吃,省點時間,以免夜長夢多。怎知,當叉燒包端上來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很使人吃驚的事﹕小B居然指着那離開她兩呎多遠的叉燒包說﹕包包,BB食包包。我兩當時真的目定口呆﹗﹗﹗
……
對於大人來說,叉燒包當然是包,但對於每沒有吃過叉燒包的小女來說,「包包」和「叉燒包」是截然不同的東西。她只見過白方包、排包和三次壽包,怎會知道那是包包﹖要知,歸類是需要一定的邏輯能力的。
不是說小B的能力過人,只是說,其實我們對小孩子有很多的偏見,以為他們甚麼都不會,甚麼都需要成年人干涉、高高在上的教導、栽培、甚至控制﹕比如說為了不准他們經常「藉」哭鬧來達到要求,便要「狠狠的」裝作聽不到他們哭,使他們以後不會哭鬧。但是,小孩子不會說、說不好,除了哭以外,還可以怎樣表達﹖
細想便知道我們所持的雙重標準﹕我們一方面假設小孩是「古惑的」,會用詭計達到目的﹔但令一方面卻假設他們是無知的,所以要設法加以控制,使他們符合我們的不合理期望。我們一方面小看他們,另一方面卻用成人世界的奸險論來看他們,與他們角力,把辦公室政治遊戲帶到家裏。就算他們有哭的目的是要得到我們的一些關懷、照顧,那也不算是罪吧﹗
小B正是那些自出生便經常哭,半夜也哭的BB。雖然,我們因此花了很多心力,睡少了好多時間、多了好多黑色素、心火盛了好多、架也吵了多了、耐性也漸少,但我們仍然相信父母應該用包容、愛心去對待小孩。如果連骨肉都不相信,這世界真的是太冷了﹗
請不要小看小孩子,也請勿把他們當「成年人」看待吧﹗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0 則留言:
小b女好叻. 不過或者佢聽到你地講叉燒包好味好味好好味呢 =)
吾兒必必確會邊哭喊邊審視父母表情的. 不是說孩子有心計, 只是, 孩子也不是大笨蛋!
沒錯,我也想說孩子是很聰明,只是太多人用了自相矛盾的標準看他們。
家中最近幾天重複發生了怪事﹕
BB﹕媽媽…媽媽
媽媽﹕
BB﹕BB喊喊
接着便發出
嗚嗚嗚嗚….. 嗚嗚嗚嗚…. 嗚嗚嗚….. 嗚嗚嗚…..
其實baby會是很留意大人的反應的,他們哭的時候看着父母,可能是想知道父母有沒有attend on 他們,說到底我們跟他們真的是「息息相關」的呢。
哎,真想知道小b當時如何推敲出來的~~
這才是第一次上茶樓,還有那麼那麼多的驚訝與喜悅有待你們一起發掘呢﹗
一豆(可否這樣稱呼你﹖)
最近有另一宗怪事﹕我家那個小成員平常只吃山渣餅,根本不知西洋餅乾為何物,但幾天前,老婆在吃一塊cookies時,那小成員居然一根食指pop出來,說「餅餅」……有時候想,為甚麼上學「受教」後,孩子會變得「蠢」了﹖﹗
嘿,當然可以啦 :)
是觀察力和邏輯很強的小b哦﹗
哎,我也不明白,何解現行制度咁叻遏制求知、好奇的心~~
一豆,謝謝對小B的誇獎.:)
以我有限的經驗,小孩子的創造力和記憶力都很厲害,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呢.
我們的教育(社會)就是要單一的效率和成效.我老婆在當全職媽媽前就是中學教師,教改已把教師和學生變成了增值機器,整天生活在時間的壓力下.(連大學也難逃厄運!):(
你的小b很可愛呀!
(香港的教育制度一點也不可愛!)
BB好叻女喔(行貨答案)。我個姨甥女細你個BB大概三個月,未識講咁多野,不過食量就好驚人,大人食咩都要來八卦下。平時扭計時好「難搞」,食野時比較「乖」。不過同檯食飯要打醒十二分精神,BB興起上來,隨時飛沙走奶人仰馬翻,搞到大人青筋突現。
講開香港教育,其實家長都要負上好大負任。身邊好多為人父母既同事,細路出世時,個個都懶係灑脫,話咩咩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就得啦。唉,結果幼稚園就開戰,爭名入校,學十項全能。未入中學就開始講咩咩拔尖入U。返工係兼職,為仔女功課搜集資訊,交換升學情報先係正識。講起仔女未來職業,凡精算、會計、醫生、律師種種。其中一個同事既細仔好恐怖,細細個幼稚園未畢業,阿媽問佢:將來想做咩啊?佢答:做律師或者醫生啦,唔....不過做醫生好似好辛苦既,都係做律師啦。唯一一個好似好D既同事,為左個仔冇咁辛苦,送左佢入國際學校。陰公~
Chanchan
謝謝對小女的譖賞﹗她很「鬼馬」的,經常會想些小玩意來逗樂我們呢。其實,我真的覺得小孩子真的很有趣,成年人真的要好好的跟他們學習,而不是每每高高在上發施號令。
我老婆在當「全職媽媽」(太政治正確而充滿壓抑性的term)前也是教書的,教育制度對教師和學生的種種,我只可以說,又是從高而下的一種工具理性典範…….
Tale:
行貨也照單全收呢﹗:)
小弟的愚見﹕我有些親朋戚友好喜歡把子女視作自己的地位的延伸/意願的投射。一位大學教授的兒子,自小已經把自己當作人上人,吃的、用的要好,經常厭人cheap,收到的禮物cheap,自少當自己是建築師、經濟學家,滿腦子都以經濟效益為價值判斷,花五六千大元買數碼玩具也視作等閒。有的在小學便替兒女報讀甚麼oxford英語試,所有課餘時間充得密密麻麻,又學鋼琴、小提琴、游泳,甚至請來前港隊教練/運動員加以訓練,要做各方面的冠軍﹔此外,又參加那些大學搞的幾千元兩天的英語營甚麼,總之,不但孩子沒法享受一刻安靜,父母也要設法把他們訓練成星中之星,期望他們成大器。到頭來,搞到他們與孩子的關係疏離,而自己也只好日夜埋首工作,爭取工作成就來補償家庭生活的缺陷(﹖)
最可悲的是,下一代也內化了這種港式金融中心思維,根本不知道問題在哪。
其實我也很怕自己會變成有口說人的父親呢﹗所謂人在江湖,當人人說要教改,要把上學變成樂事,原來社會殘酷的戰爭已經把參戰的年齡下降到六個月了(我的BB現在歲半還沒有報學校,但好多人早在BB半歲時己寄了意向書到各大名校了)。但願我們可以學做不破壞孩子潛能和童真的父母或成年人吧﹗
張貼留言